与时俱进的技术“带头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电气技术主管卢鹏
安徽日报记者 刘洋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铜陵经开区的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入眼的是现代化工业厂房,走入厂房内,一台台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
“公司的铜基新材料项目大小设备有三四千台,其中很多是行业最先进设备。”作为公司电气技术主管,卢鹏自2022年项目启动之初便参与项目电气自动化设计与建设,他坦言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卢鹏今年55岁,从事电气行业已有30多年。工作之初,中专毕业的卢鹏被分配到铜陵有色所属的金隆铜业公司。他从基层一线做起,边学边干边成长,主动参与到公司的技术攻关等工作中去。
金隆铜业公司PC电解试生产期间,进口剥片机组加工能力每小时仅220块至280块,严重影响电解生产作业及电解铜产能。对此,卢鹏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带领同事从影响作业效率的环节寻找突破口,通过消化英文资料、优化控制程序、改进检测元器件功能等措施,历经60个小时昼夜奋战将进口剥片机组加工能力提高到每小时400块,并极大降低了操作人员工作强度。
带着问题解决生产中的瓶颈,是卢鹏的鲜明个性。每一次车间大修,对他而言都是考验和挑战:要将智能化、绿色化赋予生产。
2019年大修期间,卢鹏及团队优化技术方案,不仅节约改造费用200多万元,还显著提高了配电系统运行稳定性。在硫酸电化学高频开关电源升级改造中,卢鹏通过合理化改造,每年为公司节约水费约30万元。
如今,数智化浪潮正在重塑企业生产,作为电气技术方面的“带头人”,卢鹏一刻也不敢松懈。一方面,保持学习、致力创新创造;另一方面立足“卢鹏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人才、带好团队。
参与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后,卢鹏消化吸收铜陵有色旗下金隆铜业、金冠铜业智能化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是在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打造铜冶炼加工一体化示范工厂,非常考验设计综合能力。”金新铜业分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柴满林表示。
项目建设期间,制氧空气压缩机电机在设计制造阶段,厂家提出如果采用自耦变压器软起动,电机额定功率需配置2万千瓦。卢鹏却有不同看法。他经过专业计算和论证,确定电机额定功率维持1.6万千瓦不变,采用软起动装置方法成功带载启动,并且试运行十分稳定。仅此一项,每年节约电费就达几十万元。
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投资规模超百亿元,而生产运行却只需700余人。对此卢鹏有着清醒认识:“智能化已经融入了生产全环节,要继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持续用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武装自己,努力为企业发展、技术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载5月1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