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7版:科普

关注肺结节:科学守护肺部健康防线

健康科普

关注肺结节:科学守护肺部健康防线

当前,肺癌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隐患。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发现,如何科学认识并管理这些“肺部小阴影”,成为守护生命的关键课题。

肺结节:并非“洪水猛兽”,需要科学认知

肺结节是指肺部CT影像中直径≤3厘米的类圆形高密度阴影。根据密度不同,可分为三类:实性结节:CT呈白色高密度影,约7%为恶性,多数是炎症或陈旧性“疤痕”。纯磨玻璃结节:如蒙磨砂玻璃,约18%可能恶变,需警惕癌前病变。混合磨玻璃结节:兼具磨玻璃与实性成分,恶性率高达63%,直径超8毫米者需重点排查早期肺癌。

结节大小与恶性风险正相关,研究者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大小与良恶性关系做了一个总结:直径<4毫米恶性率为0%,4-7毫米仅1%,>20毫米则达75%。形态上,边缘毛刺、分叶或伴胸膜牵拉者需警惕,边缘光滑者良性可能性大。

检出率攀升:技术与环境的双重作用

技术革新。低剂量CT可捕捉2毫米以上结节,较胸片精度大幅提升。市中医院数据显示,2023年筛查量较五年前增长210%。

环境因素。工业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可能导致肺结节发生率上升,研究表明污染暴露可使肺结节发生率增加,混合磨玻璃结节比例更高。

精准筛查:哪些人需要年年做CT

根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筛查人群分类如下:高危人群(每年1次低剂量CT)。吸烟≥20包年或戒烟<15年者;冶金、化工、矿山等职业暴露者;慢阻肺、肺纤维化或陈旧性肺结核患者;直系亲属有肺癌(尤其是男性家族聚集性)者。中危人群(每2年1次CT)。被动吸烟≥20年(如家庭主妇、办公室职员);厨房油烟暴露≥20年且未安装高效抽油烟机者。低危人群。年龄<40岁且无危险因素者暂不常规筛查,但需注意环境防护。

分级管理:发现结节后该怎么做

对于良性结节,要动态观察。微小结节(<5mm):每年复查CT,连续3年稳定则转为常规体检。小结节(5-10mm):每3-6个月复查。如市中医院曾发现8mm实性结节,随访2年确诊为炎性假瘤。

对于可疑恶性结节,要果断介入。高危特征结节(直径>1.5cm实性结节、>8mm混合磨玻璃结节或边缘异常):建议PET-CT或穿刺活检。手术治疗:早期肺癌首选胸腔镜微创手术,单孔胸腔镜技术切口仅2-3厘米,术后3天即可出院。

对于磨玻璃结节,要持久战管理。纯磨玻璃结节:5-10mm每半年复查,>10mm每3个月随访,必要时手术。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50%或随访中增大、密度增高者,应尽早干预。

防治结合:重工业城市的“护肺攻略”

环境治理上,要从源头减害。职业防护:企业需加强车间通风、配备防尘设备,从业者应规范使用防护用具并定期体检。家居防护:安装大功率抽油烟机,雾霾天关窗并使用空气净化器(可降低室内PM2.5浓度60%-80%)。

生活方式上,要构筑健康防线。戒烟限酒:吸烟者肺结节恶性率是不吸烟者的2.3倍,戒烟10年风险降50%。饮食调理:多吃胡萝卜、西兰花(富含维生素A)及海带、木耳(软坚散结),“清肺饮”(雪梨、百合、鱼腥草煮水)可改善肺部微环境。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提升免疫力。

中医干预上,要发挥特色优势。中医将肺结节归为“肺积”,核心病机为痰瘀互结。中医采用“温阳化饮、软坚散结”法,以黄芪、茯苓、三棱等中药配合肺俞穴、膻中穴贴敷,可使30%-40%良性结节缩小或消散,磨玻璃结节恶变率降低28%。

正视焦虑:科学应对“结节恐慌症”

良性率高。80%-90%体检发现的结节为良性,不必过度恐慌。早诊可治愈。I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超90%,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规范随访。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计划,避免过度检查或盲目手术。

在肺癌防控的战场上,肺结节如同前沿哨兵。我们需建立“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管理体系,结合环境治理与个体防护,构筑肺部健康防线。定期体检、科学应对,才能在工业发展与健康生活间找到平衡,呼吸得更加从容。

马鞍山市中医院 周长萍

2025-05-23 1 1 马鞍山日报 content_151386.html 1 3 关注肺结节:科学守护肺部健康防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