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之姿 破信访之难
——记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兆凤
记者 黄莹
“您好,有什么诉求,请说……”6月26日上午,在市信访局一楼信访接待大厅,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兆凤在接待来访群众。他仔细倾听群众诉求,一边听一边记录,并安抚来访群众情绪,与其进行互动交流,语气始终温和。接待完来访群众,薛兆凤回到办公室处理公务,工作电话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他忙得连一口水都没有时间喝……
从2008年转业至今,薛兆凤已经在信访工作一线深耕17年。上述场景,只是他日常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从“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既精通信访业务又熟悉法规政策的复合型人才,从军营硬汉到岗位先锋,这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担当和付出。
从军营到机关,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在薛兆凤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刚接触信访工作时,他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刚开始确实比较吃力,主要是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把握不准,头一年是带着压力在学,边接访、边学习、边摸索。”薛兆凤坦言。
他的同事们都知道:那几年,办公室就像是薛兆凤的家。面对繁重工作,他总是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仔细研读法律法规,认真分析每一份信访材料,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处理信访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不断从学习中汲取经验和力量。节假日的无休、办公室的那盏孤灯、案头上的各类书籍和学习材料,铺就了薛兆凤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路。
深知信访工作背后承载的是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生活改善的期盼。每次面对信访群众,薛兆凤总是带头接访,态度真诚热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注重源头治理控增量、化解积案去存量,用信访案件“减法”换取群众满意“加法”。他还先后撰写了《因人因事因情推动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关于办理“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的建议》等数十篇调研文章,在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里,为群众撑起了一片天。
“我反映完信访事项后,薛局长就把我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前前后后帮我协调了多个部门,最后很快帮助我解决了问题,他真的是一个实实在在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贴心人。”信访群众袁振说。
在工作上,薛兆凤还有两个外号——“数据库”和“发言人”。他将每一个来访人员家庭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和当前亟须解决的困难等问题,都分门别类建立人员信息台账,熟记于心,让自己形同“数据库”。在运用法规政策解决问题时,条文烂熟于胸、应用精准,做到“靶向发力”,被同事们誉为局机关解读法规政策的“发言人”。
“薛局长一直坚守在一线接待窗口,遇到疑难信访、集体信访总是靠前主动接访,在接访过程中,他既能耐住性子,当好信访人的‘出气筒’,又能敢于拍板,做好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的‘黏合剂’。在我眼中,他务实严谨、雷厉风行,是我学习的楷模。”市信访局来信来访科一级科员王泽宇说。
17年来,薛兆凤始终扎根信访工作一线,凭着一颗担当的心,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一双敢于解决问题的手,善于担当、善作善成,累计接处信访群众12600余人次,办理上级交办信访事项2060件、领导批示阅批群众来信4700余件、群众网上投诉17000余件,推动化解疑难复杂信访事项1900余件。多年来,经他手办理信访事项无一件被发回重办,没发生一起被群众投诉的事情,既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也受到了上级机关及同事们的肯定。
在信访工作岗位上,薛兆凤更是载誉无数。他先后荣获“岗位标兵”“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2年更是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窗口,所以我们要主动扛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以人民为中心,依法妥善处理每一件信访事项。”薛兆凤说,在下一步工作中,他将一如既往地摸清每一位来访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找到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