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织”就业路
技能“点亮”新生活
记者 方燕 通讯员 方婷
“在培训班上,我学会了手工编织和剪纸,现在能凭借这些技能挣钱了,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肢体残疾人吴女士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通过技能培训改变命运的残疾人的共同心声。
吴女士来自当涂县一户多残家庭,过去主要依靠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生计,生活曾因就业困难陷入困境。当涂县残联通过摸排了解到她的需求后,立即安排她参加残疾人手工编织培训班。在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马鞍山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吴祖花的悉心指导下,她系统掌握了手工编织手链、挂饰及剪纸团花、窗花等技艺。培训结束后,县残联根据其技能特点,推荐她到清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五彩助残手工坊辅助性公益岗位工作。如今,通过售卖手工作品和岗位补贴,吴女士的家庭收入有了明显提升,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今年,市残联扎实推进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民生实事项目,截至6月底,全市已举办电子商务、中式面点等13期培训班,累计培训439人,任务完成率达159%。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市、县(区)残联对残疾人需求的精准把握——县(区)通过精准摸排,确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市残联则通过提前审核培训方案,采取“四不两直”“现场听课”“远程点名”等方式,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实际、课程质量过硬,真正让残疾人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技能培训是起点,就业安置是关键。市残联在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的同时,持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上半年,已完成个人创业扶持72人,并扶持7户残疾人家庭从事“阳光大棚”项目;通过走访拓岗、专场招聘会等形式,成功帮助41人实现就业。
今年以来,市残联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职业技能作为重点工作,构建“培训+就业”全链条服务体系,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残疾人铺就自立自强之路。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技能培训到岗位对接,市残联将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坚持学用结合,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残疾人的生动实践,切实将政策温度转化为服务力度,通过构建“培训-推介-就业”完整链条,不仅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更助力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