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惠民践初心 绘就幸福新图景
记 者 方燕 黄莹 杨正文
通讯员 江冬 笪鸿雁
鲁燕 黄属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连日来,全会精神在我市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为民情怀,积极落实有力度有温度、可感可及的民生政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马鞍山新篇章贡献力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我市聚焦城乡困难群众所思所盼,顶格推进“困有所扶”集成改革,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困难群众,努力让困难群众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取得了积极成效,相关做法获全省推广。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刘建华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深化“困有所扶”集成改革,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主动发现机制,促进精准识别、及时帮扶,有效提升社会救助的主动性和群众获得感。同时,推进“物质+服务”救助工作,在完善服务类救助内容、创新资源匹配机制、拓展社会力量参与上下功夫,实现从单一物质救助向综合服务帮扶的转型。此外,拓展智能平台功能,升级社会救助系统,构建“困有所扶”集成智慧救助体系,推动我市社会救助工作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十四五”时期,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城市,就业创业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校探索出产教深度融合、数据驱动决策、全程精准服务的就业路径,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副主任宁晨表示,学院将从三方面持续发力:精准对接,明确供需匹配,双向梳理企业岗位需求与匹配学生信息,联动政府部门及载体,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提升校政企对接精准度;现场宣讲,强化价值引领,邀请企业入校召开宣讲会,展示企业战略布局、技术前景和员工成长体系等内容,推动毕业生将个人职业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树立“行行可建功”的积极就业观;提升服务,构建长效机制,推广学院与中联重科等重点企业合作模式,从校企“一次性对接”向“可持续合作”路径演进,进一步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将阶段性就业服务升华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人力支撑,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时期,全市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新强化,教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西湖花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宋丰进表示,学校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促进思政课堂和社会课堂有效融合,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育人理念,既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又以科技安全教育护航成长,通过课程融合、实践活动等创新形式,培养兼具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基层力量。
健康是民生之要。“十四五”时期,我市紧扣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不断完善人口健康服务体系,健康城市指数位列全省第1,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安徽省样板市。我市将医共体建设作为关键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让群众家门口“近”享优质医疗服务。(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