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发动能 向“新”而行
博望区答好“创新之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创新之问”在安徽响起,博望区以实际行动积极应答。
规上企业100%触网上云,“未来乡村”由蓝图走进现实,与江宁共建的跨界园区拔地而起……从车间到田间,从园区到社区,创新已成为博望区最鲜明的气质。
在博望区,创新像一条金线,串起工业、农业、文旅全链条,释放出几何级增长的澎湃动能。数字化技改、云端文旅、反向飞地……博望区用创新化作产业升级的引擎、文旅融合的桥梁、要素流动的活水,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疾驰向前。
向“新”而行 点燃产业升级引擎
创新,是博望产业最亮的底色,也是最澎湃的动能。
走进博望区的企业车间,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海天重工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如同智慧大脑,精准调度着生产流程;瑞通机加车间机器人手臂灵活舞动,完成一道道复杂工序;亚威机床大数据实时监控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一幕幕,正是博望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从“制造”到“智造”,博望区转型并非一夜成蝶,而是一场由创新驱动的系统工程。正是看到数字化浪潮不可阻挡,博望区委、区政府将“智改数转”确立为“一号工程”,政企携手、全链赋能,方有今日场景。
博望区用“政策红包+标杆引路+平台赋能”打出组合拳:数字化技改最高补15%,单项目封顶500万元,一年撬动8.4亿元投资;2个国家级智能场景、25个市级数字化车间示范成林,11家行业样板带动20余家企业“看样学样”;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率100%,15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3700多台设备“触网上云”,数字化转型经验入选国家典型案例。
转型,不仅提升生产效率,更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东海机床推出“云折弯”,客户线上输入参数即可远程试产;申亿智能利用大数据远程运维,故障率下降三成;华菱西厨产品出海,远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全区有超百家企业从事跨境电商,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外贸比重近20%。新商业模式,让传统工厂摇身变成“数据工厂”,为“博望智造”注入强劲增量。
创新不仅改造企业生产流程,更重塑了产业生态。顺博合金、韵达供应链等百亿级项目相继落地,为“博望智造”注入强劲增量。梯度培育的专精特新方阵更是活力迸发,国家级“小巨人”5家、省级冠军2家、省级专精特新65家,形成高韧性、高附加值的新制造生态链。这些“单项冠军”正成为博望产业创新的中坚力量。
正是创新,让“老工业”长出“新翅膀”,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安装上了腾飞引擎。
向“融”而兴 构筑农文旅崭新图景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博望区一口气推出30多场文旅活动,东湖烧鸟赏月会、百峰时空秘境、安那达光影王国、ADL山地车速降联赛等文旅新品轮番上线,“新有耕味”赶大集、非遗进景区、潮玩音乐美食嘉年华等一批消费新场景把人气拉满。重点景区日均游客1.8万人次,同比上涨31%,餐饮、住宿和综合消费跟着上扬27%。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条贯穿全程的“创新链”。博望区把科技植入田园,用流量激活乡土,让传统农文旅产业加速蝶变。
创新,是博望区一路向“融”的底层逻辑。项目上,今年21.6亿元资金接入23个文旅项目,澄心院、1975文创园等建成运营,极峰乐园二期、百峰茶博园、董山里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模式上,博望区创新提出“城里有房、乡间有院、户外有田、创业有空间”,以丹阳镇百峰村为试点,建设“未来乡村”,打通市民下乡、农产品入城的“双轨”渠道;形式上,红色研学装上“云引擎”,红色地标建成云端展馆,扫码听AI讲解,游客接待量超万人次。
博望区将“创新”写在工厂、写在云端,也写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红阳村把“茶、马、旅”装进智慧度假区,线上预约、扫码选马、5G导览让“茶马古道”变身数字景区,村集体收入年年攀升;新河村百亩草莓基地装上传感器,糖度、温度、湿度实时上云,游客手机预约、现场采摘,让低收入村民“家门口”就业;新市镇“先尝后买+直播带货+免费旅游巴士”三位一体,把14个村的大米、年糕、红薯一次性推向线上线下,三天赶大集订单纷至沓来。
云端建、链上卖、流量聚,从“数字草莓”到“云端马场”,从“直播赶集”到“反向飞地”共富机制,博望区用一条“创新链”串起农业、文化、旅游,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文旅融合图景越绘越靓。
向“改”而进 释放要素流动活力
不止于产业与空间的焕新,博望区还把创新写进了制度深处。改革,是博望区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
在博望区首个“机器上楼,汽车上顶”现代化产业园——高端数控机床智造园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环节大胆破题、巧借桥艺:立柱用带柱帽整体钢模现浇,框架梁先张法预制,楼板选装配板材,实现效率与精度双升。容积率提至2.0左右,土地利用率翻倍且节约成本。
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的约束,博望区按照“腾、建、安、育”路径,实施产业园区重塑行动,2022年以来清理低效企业170余家,处置低效用地3393.8亩,近25%用于建设特色产业园,容积率从0.49提升至1.72。博望区由此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园区—单元—项目”管理方式获自然资源部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推介,获土地指标奖励1500亩。
如今,博望区累计开工特色产业园20个、竣工11个,入驻企业88家(投产79家),入驻率85.3%。2024年实现产值超13.5亿元,亩均产值341.5万元、税收8.2万元;2025年1-7月产值超11亿元,亩均产值235.6万元、税收6.9万元。
此外,博望区建立亩均效益评价机制,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土地入市试点,搭建省级铝基新材料研究院等平台,实施“博望英才”计划,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推出“科创贷”“人才贷”……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博望区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为创新创业提供肥沃土壤。
博望区以改革之风促发展之变,先后推动项目跑出同年开工投产达规的“顺博速度”、签约到开工仅59天的“美利信速度”、开工到投产4个月的“三锐速度”,以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以创新为帆、融合为桨、改革为舵,博望区在长三角的澎湃浪潮中破浪前行。这里,传统产业正焕发新生,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这里,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发展动能愈发强劲。创新,为博望区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创新引领,未来已来;博望,正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