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6版:教育

·成长阶梯·

教育集团志教融合项目的研究和探索

■ 许杉杉 喻霞

·成长阶梯·

教育集团志教融合项目的研究和探索

■ 许杉杉 喻霞

志教融合是志愿服务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其意义在于落实立德树人,促进知行合一,推动教育公平,创新育人模式。《志愿服务条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政策要求将志愿服务融入课程、实践与育人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统一;要求学校努力建构“做中学”、公民教育等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社会资本,培育公民意识,最终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个体到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山南小学教育集团联合四村小学教育集团积极探索试点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数字环境下劳动教育的新样态和中小学志愿服务数字化发展的新模式。为寻求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新路径,两个集团在开展整体工作时,本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理念,全面提升学校育人工作成效。

关注志愿培养 提升队伍素养

志愿活动是培育公民意识与公共精神的重要载体,“关注志愿培养,提升队伍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志愿服务条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明确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校开展志愿实践,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应让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内化知识、提升实践能力。通过志愿培养,不仅能提升队伍专业素养,更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成为兼具知识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2024年以来,两个集团以提升教师志愿服务数字化胜任力为基础,探索数字环境下劳动教育志愿服务新形式与新模式,寻求学校、家庭和社区协同劳动教育新途径,促进志愿服务数字化、规范化和融合化发展,助力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组建劳动学科工作室,开发校园劳动基地,引领师生开展教室原理性实验。通过项目研究建立组织管理机制,探索校区间教师合作共研范式。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志愿服务组织与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和运行制度。志愿平台由校长统一管理、分层级负责,志愿活动项目分为学校、年级、班级和校外四级。2024年度,两个集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7次,时长近2100小时,活动全流程在平台操作,以数字化推动学校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

立足课堂课程 拓展志愿实践

为强化“五育并举”“实践育人”的教育导向,学校应将志愿实践纳入课程体系,落实“学科实践”“社会参与”课改要求的途径,来全面推动学生发展,努力建构“做中学”理念,以课堂来提供知识框架,用志愿实践来深化对真实情境的认知,通过契合社会学习理论“观察-行动”的闭环,让学生通过实践模仿内化技能,积极将课堂所学迁移到社会服务中,最终形成课堂课程和志愿实践由“理论奠基-实践转化-反哺认知”的循环,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升级,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社会责任的人才。

近年来,两个集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播种”,课堂教学是劳动教育主阵地,抓住课堂落实劳动课程目标和任务,重视劳动课与其他学科融合,要求各科老师从生活视角设计教学活动。在课程体系中“扎根”,结合育人目标与学生需求、综合素质培养与劳动素养培育,规划课程,开发项目将“课程劳动”转化为“生活劳动”。在实践活动中“开花”,利用志愿服务队伍探索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实现育人目标,目前两个集团共注册学生及家长志愿者1836人、教师志愿者162人,并以志愿者队伍为抓手开展系列活动。志愿者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汇合家社力量 开创生活劳动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政策强调,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生活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景。家社力量的汇聚,能够整合家庭日常生活场景、社区公共服务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真实载体,从而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政策要求。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劳动能将教育融入真实生活中,通过整理家务、社区环境维护等实践,学生能主动建构劳动认知与技能。

近年来,两个集团本着“教育即生长”理念,在家庭、社会多元互动中,促进学生劳动习惯养成与社会责任感提升,实现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强化协同育人理念,搭建平台、优化队伍,利用家校社横向一体化,众筹社会“大家”为思政大先生,让家长成为思政教育合伙人,高度融合思政与劳动教育。利用教室窗台,建立班级“一米阳光”角、校园植物角,拓展劳动体验,还利用分校开辟劳动教育基地,拓宽课程广度,将课程从教室转到室外,变“劳动课堂”为“劳动生活”。抓住春秋研学机会,结合四时课程,组织学生到农场开展“行走的课堂”研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做米糕、磨豆腐、插秧等,感受劳动美好。

(作者单位:马鞍山市山南小学教育集团、四村小学教育集团)

2025-07-14 ■ 许杉杉 喻霞 ·成长阶梯· 1 1 马鞍山日报 content_154390.html 1 3 教育集团志教融合项目的研究和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