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打造产业强的“白菜心”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赋予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五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落实“三个往前赶”工作要求,坚持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性抓手,加快打造产业强的“白菜心”。我市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60强,获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聚焦改革创新,锻造产业升级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为我们以改革创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五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创造性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打造“采石会客厅”服务企业品牌,实施“企声响应”专项行动和融为“益企”畅聊会等特色工作,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深化创新实践,实施“以上进对冲下行”,落实规上企业“促增收”等七大行动,促进企业增产增效;开展龙头企业增资扩能带动产业链招商,走访重点企业26家,推动32个项目落地;分批建设12个“企声响应服务驿站”,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编发“政策明白纸”,实现惠企政策精准直达。这些举措形成了政策合力,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突出科技创新,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多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等举措,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为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强劲支撑。
聚焦数字赋能,培育智改数转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把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抓手”。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数字赋能”破局攻坚,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亮眼成绩。创新实施“五个一”工程(推送一批课程、编印一批案例、推广一批产品、提炼一批场景、树立一批标杆),构建数字化改造推进体系。推动1432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改造率达86.42%,居全省首位。创造性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活动,编制钢铁、化工等十大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培育市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14家,发布市级十大标杆案例,分类指导各行业企业转型,在培育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创建国家级数实融合典型案例项目、打造5G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等方面均居全省前列。夯实基础支撑,稳步推进5G基站建设,入选国家“千兆城市”。支持数字化服务商提供诊断、咨询等服务,开发“小快轻准”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有序推进工业企业上云用数,有效提升转型覆盖面和实效性。
聚焦集群培育,构建产业协同新生态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对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五年来,我们立足“1+3+N”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生态。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围绕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智能专用设备等关键领域,构建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圈。轨道交通装备新兴产业基地以中联重科、东海机床、泰尔重工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5家,2025年1-5月集群产值同比增长9.1%,连续3年在省级考评中获评AAA级。激发产业集群活力,强化优质产业集群培育,形成“园区+集群”的协同发展格局。当涂县、雨山区等5个园区获批省级“一区一业一样板”示范园区,马鞍山软件园成功获评首批“安徽省软件名园”,含山县汽车驱动系统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当涂县智能家电(家居)产业集群和雨山区稀土永磁及软磁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5年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集群生态,强化龙头企业链动,马钢股份带动宝武生态圈5000余家企业上云用平台,构建钢铁行业数字化生态;华孚精密、宝武重工等企业带动配套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竞争力。
聚焦绿色低碳,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样板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经济发展质效的应有之义。五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系统推进制造业向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方向迈进。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实施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及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构建完善的绿色制造政策体系。全市9个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强化节能降碳,13项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及供应链入选省级推介目录,累计为企业争取上级奖补资金2350万元。定期举办节能降碳培训会,为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加快推进企业完成绿色改造。强化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三位一体格局,各级绿色工厂产值约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2%。
聚焦服务升级,开创政企同心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持续、动态的系统工程。五年来,我们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精准高效的企业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造服务品牌,在全省率先开展“企声响应”专项行动,创新打造“采石会客厅”服务品牌,形成每周“四项活动”常态化服务模式,“企声响应”正在逐步实现“齐声响应”。累计举办“采石会客厅”系列活动205场,编发《企声响应》86期,协调解决涉企问题2656个;开展“数智马鞍山”见行动系列活动104场,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106场,惠及企业5600余家。优化政策服务,依托“惠企通”平台实现政策智能匹配与精准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累计向3253家企业推送104条政策。强化金融支持,创新开展融为“益企”畅聊会,累计举办44场活动带动540户中小企业获贷117.81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站在新的历史潮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数字之名,在新蓝海里奋力实现工业经济跃阶攀高,在新赛道上实现产业发展的迭代升级,为全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强的“白菜心”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