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陈墨子
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蓬勃发展,在科技飞速进步的当今时代,如何让千年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历史责任。
中华文明是柔软的,更是坚硬的。它是日月星辰,挥洒光芒而不与萤火争辉。它亦是坚实铁胚,经得起烈火灼烧,千锤百炼,誓死不屈的龙脊柱。它的柔软与坚韧同样给予了我们传承的方向,以实践为帆,传承千年文化。
走进无锡惠山泥人展览馆,我们可以看见地处中国大运河畔,那相传已有400年历史的泥人;看见那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泥人;更可以看见那些泥人身上带有中国特色、中国风范,那是独属于中国人的风姿,那是独属于中华大地的瑰宝,色彩斑斓共同汇聚成了无锡人民的骄傲与自豪。
看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泥人在店铺出售,看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惠山有名的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得到皇帝赞许。种种迹象都表明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我们的泥人工艺就已经十分成熟,这是属于中国人民的智慧。
那么中国那么多产泥巴的地方,为何单单无锡惠山泥人名气大呢?大抵是因为无锡大阿福的非遗小故事吧。相传在远古时候,无锡惠山周围本安居乐业的农民突然遭受一个名为“青饕”的怪兽侵扰,尤其专爱吞噬小孩,使百姓不得安宁。惶恐之余,百姓便聚集在一起祈求上天保佑,而这时上天赐予的一对金童玉女帮助他们渡过了劫难。为此,无锡人民为了感恩,便用惠山的乌泥造了两尊男女大阿福,其后香火不断。
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传承,可这都是属于中华文化的瑰宝,是独属于中国人民的骄傲,文化无墙,自己便永远不能画地为牢。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博大的胸怀,积极广泛地融合新思想,在古老的文化底蕴之中孕育出明媚的花朵。文化创新这条道路上,虽艰难坎坷、荆棘遍布,但我们将会一往无前,翻过重重山岗,让中华文化之火长燃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