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5版:理论

准确把握“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理论意蕴

准确把握“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理论意蕴

□ 吴倩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坚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市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这一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然观以及发展观,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价值指引。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刻彰显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重要论述,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线,明确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根本目的和评价标准,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光辉。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根本依靠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活动最为密集的地区,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人口占全国40%以上。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长江“十年禁渔”的全面实施,离不开沿江渔民“舍小家为大家”的主动退捕,更得益于全社会形成的“保护长江人人有责”的共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长江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长江大保护,长江马鞍山段东岸实现了从“滨江不见江”到“城市生态客厅”的美丽蝶变,长江水质得到改善、岸线生态得以修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的双赢,也印证了“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的深刻道理。“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评价标准是人民。长江大保护的成效如何,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马鞍山在渔民退捕转产过程中,通过“四有一畅”工作法,彻底解决了渔民的后顾之忧,创造出“禁得最早、做得最好”的马鞍山经验。通过解决“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的民生痛点,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这充分表明,只有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确保长江大保护行稳致远、取得实效。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鲜明体现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精髓,为科学推进长江生态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引。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先于人类存在的物质世界,人作为自然存在物,通过劳动实践实现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民保护长江”的实践,本质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劳动实践,对自身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进行调节。长江流域出现的各类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化进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失衡,出现了岸线侵占、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实质就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向自然的过度索取超出了自然的再生能力,破坏了“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所应有的平衡。而长江岸线的综合整治、禁捕退捕等一系列举措,则打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建立起环境保护与生态改善的良性物质变换机制。以宝武马钢为例,三年投入100多亿元实施治气、治水、治固“三治”项目,做到“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通过改变生产实践方式,实现了工业活动与长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协调互动。“长江造福人民”则体现了自然对人类的回馈。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不仅给人类提供生活资料,还给人类提供生产资料。长江凭借其强大的水源涵养、生物繁育、航运支撑等生态、经济和文化功能,持续为人类带来丰厚回馈。马鞍山将整治后的薛家洼生态园、滨江湿地串联成线,打造长江不夜城等文旅项目,既满足了人民群众亲江近水的生态需求,又通过生态价值转化带动经济发展。这正是人类合理调节劳动实践后,自然系统对人类正向反馈的生动体现。由此可见,“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是辩证统一的,其实质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可持续性,进而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生动践行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重要论述,打破了“重发展轻保护”的思维误区,阐明了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道理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科学路径,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更为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实践路径。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命脉”,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马鞍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始终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通过系统性保护,长江马鞍山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产业转型奠定了生态基础。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保护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要摆脱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老路,也不能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而是要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转变发展方式,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沿江各省市统筹协调,共下一盘棋、共护一江水。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产业升级,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带动沿江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是深嵌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辩证统一体。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关键在于统筹兼顾、系统推进。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断完善协同治理机制,以高效协同联动形成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体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长江大保护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将其贯穿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造福沿线人民。 (作者单位: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2025-08-04 1 1 马鞍山日报 content_155471.html 1 3 准确把握“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理论意蕴 /enpproperty-->